隨著泉州古城旅游熱度持續(xù)升溫,作為城市文明窗口的公廁,其提檔升級已成為提升城市服務品質(zhì)的迫切需求。昨日,記者獲悉,由泉州文旅集團權屬古城公司新建改建的11座各具特色的旅游公廁,目前已全部建成,并正式投入使用。
旅游公廁展現(xiàn)泉州元素
走近奎霞巷公廁,便被外墻所吸引,墻面采用了閩南傳統(tǒng)“出磚入石”工藝。這種古老的技法,將碎磚、片石不規(guī)則地嵌入夯土墻,形成紅褐與青灰交織的獨特紋理。磚塊多取自廢棄古厝,石片則采自泉州本地花崗巖,每一塊都帶著歲月的包漿。
據(jù)介紹,這種工藝在泉州古大厝中常見,但應用于公廁卻屬創(chuàng)新——設計師特意保留了傳統(tǒng)砌法的“隨意感”,讓每個轉(zhuǎn)角的磚石排列都獨一無二,仿佛在訴說古城拆與建的滄桑故事。
觀東巷公廁的屋頂是閩南傳統(tǒng)建筑最醒目的“燕尾脊”。屋脊以紅磚砌筑,邊緣勾勒白灰線腳,在藍天映襯下如書法筆觸般利落。公廁外墻以竹子為裝飾元素,并非簡單的附庸風雅。陽光透過竹隙在墻面投下的斑駁光影,與燕尾脊的硬朗線條形成柔剛對比。這樣的設計巧妙解決了公廁的隱私問題——竹格柵既遮擋視線,又保證通風,讓如廁成為一場與自然共處的體驗。
跨界融合展現(xiàn)建筑美學
棋盤園公廁是一場建筑美學的跨界融合:主體沿用閩南“出磚入石”的墻體,但在墻體上打破傳統(tǒng)——用綠色琉璃窗替代了傳統(tǒng)的木格窗。陽光穿過時,墻面會投下斑斕的光影,與磚石墻面形成奇妙反差:磚石是大地的厚重,琉璃是天空的輕盈,仿佛千年古城在向現(xiàn)代揮手。
新路埕公廁采用“南洋番仔樓”風格,這種融合了閩南民居與東南亞熱帶風情的建筑,是泉州僑鄉(xiāng)文化的見證。外墻以米黃色洗石米飾面,搭配半圓拱窗和科林斯柱式,窗楣上的山花雕刻著西洋卷草紋,這種中西混搭的美學,正是當年華僑下南洋后帶回的建筑語言。這些細節(jié)是為了讓返鄉(xiāng)的華僑在如廁時,能找回當年在南洋老屋里的熟悉感。
義全宮巷公廁的外墻采用傳統(tǒng)的“洗沙工藝”,這種獨特的墻面技法,其原理是將水泥、黃沙與貝殼灰按比例混合,抹墻后趁濕用水沖洗表面,讓沙子自然裸露,形成粗糙卻防滑的質(zhì)感。公廁周邊的景觀設計暗藏巧思,工匠在公廁入口處打造“微景觀”“方寸見天地”的理念,讓公廁入口從單純的功能節(jié)點,蛻變?yōu)槌休d城市溫情與生活美學的空間。
公廁成為“民生”溫度計
此次公廁升級改造,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,更注重細節(jié)的完善和對特殊群體的關懷。所有新建改建公廁均設置了獨立、寬敞的無障礙衛(wèi)生間,內(nèi)部配備了安全扶手、低位洗手臺、緊急呼叫按鈕等設施,為行動不便人士提供便利。同時,采用科學的“上下通風”設計,形成自然空氣對流,有效減少了異味,提升了如廁環(huán)境的舒適度。這一設計既借鑒了閩南傳統(tǒng)建筑智慧,也符合現(xiàn)代環(huán)保理念。各公廁還根據(jù)實際使用需求,優(yōu)化了男女廁位比例,以更好地應對旅游高峰期的人流壓力。
泉州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,如今,這些精心打造、散布在古城街巷中的公廁,已不僅是解決基本需求的場所,更因其融合了地方特色、實用功能與人文關懷,成為展示古城文化與城市文明的小窗口。它們的改造升級,實實在在地提升了市民和游客的體驗感與滿意度。(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王金植 通訊員 林思敏)
責任編輯:唐秀敏
- 5月28日至6月21日 泉州古城暫停路演為考生護航2025-05-27
- 《絲路潮藝》國際當代潮流收藏展在古城舉辦2025-04-21
- 創(chuàng)新高!泉州古城春節(jié)游客突破160萬人次2025-02-05
- 春節(jié)期間 泉州古城部分路段實施交通限制2025-01-24
- 泉州古城火情監(jiān)測預警系統(tǒng)上線 已覆蓋4個街道2025-01-23
- 12月7日、8日,南安非遺項目亮相泉州古城2024-12-09
- 古城踏勘12年 陳良圖《泉州古城街巷圖說》出版2024-11-12
- 第六屆海絲泉州古城徒步穿越11月1日啟動報名2024-11-01
- 泉州古城元素主題公交車亮相福州街頭2024-09-13
- 一圖在手吃遍古城 泉州古城美食電子地圖上線2024-09-06
-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
-
2025年中考結(jié)束 7月8日左右可查詢成績2025-07-03
-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-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- 一周熱點新聞

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